作者:曹璐 随着市场5月以来的调整,不少基金经理已调仓换股,在上市公司发布的回购股权公告中可以窥见一二。例如,知名基金经理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
2023-06-05 0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郑嘉意 北京报道
近日,有媒体消息称,监管部门正陆续召集相关保险公司开会,主要内容是进行窗口指导,要求寿险公司调整新开发产品的定价利率,控制利差损,要求新开发产品的定价利率从3.5%降到3.0%。
据了解,确有公司已收到通知,且不少保险公司认为这是长期趋势。
自去年起,由于银行大额存单、定期存款利率下调,更多的人开始关注长期收益。在此背景下,保证收益且长期收益可达3.5%以上的高度稀缺产品增额终身寿等产品走红,成为2022年人身险“网红”产品。
某保险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向记者表示,当前,由于人身险公司产品销售过程中渠道、佣金、手续费等运营成本高涨,许多给出3.5%收益率的产品,真实投资收益率需要达到5−6%,保险公司才能维持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各人身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不尽人意。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22年,保险资金的年化财务投资收益率为3.76%,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为1.83%。据记者不完全统计,59家非上市险企平均综合投资收益率仅有1.76%。
资产负债不匹配,保险公司极易出现“利差损”,不利于保险公司的长期、稳健经营。
事实上,监管对高利率产品可能对保险公司造成的利差损风险、高销售费用可能带来的费差损风险早有预警。
2022年11月,银保监会曾印发《关于近期人身保险产品问题的通报》指出,当前市场中所售多款增额终身寿险产品在设计及销售过程中存在问题,如产品条款表述不合规、利润测试的投资收益假设与经营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偏差等。
基于此,银保监会要求各人身险公司开展增额终身寿险产品专项风险排查工作,重点包括但不限于:1.增额比例超过产品定价利率、利润测试;2. 投资收益假设超过公司近5年平均投资收益率水平、产品定价;3. 附加费用率假设明显低于实际销售费用。
某保险中介机构对记者表示,当前,公司尚未收到相关消息。“我们理解是,这可能会有一个过渡期。”
(作者:郑嘉意 )
相关文章
作者:曹璐 随着市场5月以来的调整,不少基金经理已调仓换股,在上市公司发布的回购股权公告中可以窥见一二。例如,知名基金经理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
2023-06-05 0
钛媒体App6月4日消息,美国一位法官裁定美国捷蓝航空公司与美国航空集团公司之间的东北联盟(NEA)违反反垄断法,并命令两家公司在30天内解除该合作...
2023-06-05 2
作者:樊志菁 随着美国债务上限“大戏”即将结束,美股似乎在为新一轮行情蓄势待发。最新的就业数据显示美国经济似乎韧劲十足,而美联储内部对加息立...
2023-06-05 2
6月2日,上海世茂股份有限公司(ST世茂,600823.SH)公告了近期未能按期支付的债务,总计约53.69亿元。ST世茂及子公司近期公开市场债务7...
2023-06-05 2
作者:王方然 “0首付、准现房拎包入住”、“现房0首付、限时补贴6万”,最近一度哑火的零首付、负首付广告开始在各大社交平台“刷屏”。第一财经...
2023-06-05 2
摩根士丹利投资管理公司固定收益部门首席投资官埃里克·斯坦表示:“有相当多的迹象表明,经济正在放缓,并将继续放缓,这将推动美联储暂停加息。” ...
2023-06-05 2
泡财经获悉,6月4日晚间,登云股份(维权)(002715.SZ)公告,股东张弢、欧洪先、李盘生、罗天友、吴素叶、陈潮汉、莫桥彩、欧少兰、邓剑雄计划...
2023-06-05 1
发表评论